2020年,因为疫情,我“有幸”在芜湖及上海分别被隔离生活了两周,利用这难得的独处时间,我看起了免费网络小说。小说内容丰富:商场谋术、官场争斗、穿越嫡女、古武仙修、神相堪舆、赘婿狂婿、各类兵王、神医等等等等,应有尽有。看书的过程中,不免要查字典、认生字、查读音、辩词意,既可以减少我的浙江方言混杂,还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,哈哈哈,又何乐不为。我特别感谢手机上的“搜狗搜索”APP功能,查字寻词十分便捷,有拼音与释义,还有标准的有声读音。还别说,用上这个有声读音功能后,自我感觉记忆力变好了,与我那些年处花甲抱怨记忆力下降的同伴们恰恰相反。为什么呢?难道与我近来频频采用“有声”记忆方法相关?
这也让我联想到其它几个有意思现象。
无论多傻、多笨的人,基本语言的表达似乎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,作何解释?不正说明有声语言的学习对他们是有效的,哪怕是弱智。
音乐素养好的人,记忆力似乎也都不错,有的甚至超好,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音乐人,也不论擅长啥乐器或追求啥唱法。是音乐能开启更多大脑记忆模块吗?也许与同时使用双手有关,器乐演奏大都是双手并用,五指配合,这也许促进了左右大脑的开发吧。
有的时候,我们忘了歌词,但只要哼哼调调,模糊的歌词渐渐清晰,往往能从舌尖上恢复。还有,译著小说的外国人名与地名有些难记,因为翻译要忠实于音译,不能过于在乎字面意义、字与字的关联。特别是苏联人,名字往往长而拗口。我的做法是多读几遍,尽量顺口些,才能勉强记住。在我学会德语、英语,能看一些原著后,记名字似乎不太难了。窍门可能在用原文名字读起来顺口吧。后来看重要国际新闻和报道,想记住人名或地名,我大多会查原文及读音。这是不是也说明,伴有音律,更容易记住歌词和外文名呢?
事实是,我们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英语学习,直至大学,但多数人的英语水平却还是一般般。这个学习效率极低的过程,我认为,除去语言环境差、使用频率少等因素,英语的哑巴式学习方法是罪魁祸首。我两个孩子都是在北京接受的小学到高中教育,英语水平都不差。我们夫妻俩在家很少说英语,又经常出差在外,孩子是放养式的。他们好像没有死记硬背过单词,但都喜欢听英语歌、看英美原版电影。他们均认同,学外语的关键还是多听、多说、多用。
这几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否都在启示,有声的学习更有助于记忆这个命题呢?
如果这个命题成立,那么语言学习时就应该多读、多听,创造条件促进有声记忆。此外,平时尽量多接触音乐,包括学习乐器,开发自己的左右脑。何况音乐还能陶冶情操,增加乐趣。大声唱歌,既锻炼了身体,也放松了心情。
本文并非科学论文,窃盼抛砖引玉,引起读者思考,从而改良学习与教育方法,提高学习效率。也希望能早日看到声音与记忆的研究专著。
朱恩惠,2021.06.20于上海青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