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常有亲友问我他孩子要不要读研。我把零碎的解释整理了一下,希望有参考价值。
高考是智商和努力程度的综合测试。大专或大学只差一年,只要努力认真,都应该学到自学能力、分析能力、写报告能力、交往能力。就我在中、德学习和工作的感悟,读研是学习做研究、做演讲、做报告、写论文,读博更是,比本科在某领域会做更深入与全面的了解、对比、验证、总结、甚至发现。而在中国,学历和文凭往往成了能力高低的象征,这个认知,我认为有误。学历高,智商高、学习能力强是比较肯定的,但如果只有纸上谈兵的能力,就不敢恭维了。工作经验也非常有价值,尤其中国的教育体系,眼高手低的秀才比比皆是;一直生活和工作在象牙塔里的教师并不少,不知社会复杂性和真实需求,他们的学生多半也只会在真空里阳春白雪。工作是行万里路的一部分,人生经历、阅历也是知识和学问。我不主张非要立即读研。工作几年后读研也许更好,带问题求学、目的性强,读研收获自然会多些。我在上家企业就见识过非常优秀的大专毕业的中层干部。我们最近招了两个部门经理,都是大专毕业,一个在四千人的合资公司工作了近十年,另一个在国内一流企业工作过八年,他们不断学习、思路清晰、经验丰富。我个人感觉,在好公司或好领导下工作2-4年的经验完全可弥补本科与大专的区别或者硕士与本科的区别。关键在于工作中是否还在继续学习。学校里学的在工作中能用到的大概也就10-20%。
很多中国父母,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。他们经常以为,在学校总能多学些,认为对孩子总是有利的,也就不再计较读研收入低,不再计较还要继续资助。其实,知识是海洋,永远学不完;知识需要系统性和针对性才有效用,而且要使用到实际工作中才产生价值。
为了学到更多,读研也可以跨出本科专业,比如管理类的、人文的。工作需要广度知识,尤其做管理工作。如果想往人文和社会学科发展,建议可以考虑出国,国内高校现在有对论文意识形态审查,禁锢了思想自由。出国留学,是扩展知识面和人生舞台的好途径,无论是语言、人文、思维习惯,也是促使自己独立成长的捷径。
读研与否,可以总结为:
1. 学历是求职的名片、敲门砖和门槛不假,但不是考量能力的唯一方法,成才与学习一样,有很多途径。读研也不应该是逃避不易找到工作的手段。工作经验同样重要、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。
2. 自己有兴趣于某个专业领域,想成为专家、学者、教授,读研当然是通常途径。
3. 喜欢某个教授,想做他的弟子,学到或得到更多的东西,比如如何做人、如何做研究、如何带领团队研究、如何做好报告与论文、可以推荐很好的工作单位,包括出国留学等。
4. 自己一直有成为硕士或博士的梦想,或者想系统性补充学习,或者很享受校园生活,或者想给自己一段别样节奏的生活和人生思考时间,那为什么不呢?
我决不否定读研的价值,我自己不也是工学博士在企业做管理嘛?我只提供一些参考意见,尤其一些不常见的参考意见,来自有近三十年中西方企业工作和管理经验的参考意见,尽管可能相当片面、不是主流意见。
朱恩惠博士2018.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