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好友回浙江老家奔丧,他侄子开了姑父(不太敢上高速)的新车(他自己也有车,但车况不牢靠)来高铁站接,来回路程大概200公里。回到老家附近,车子的油不多了,为了赶时间,没有去找加油站,但下车时在车上放了200元的现金,并发微信说明没有来得及加油。他姑父觉得太见外了,坚决要退还油钱,说“如果是我自己开车接呢”。。。
我觉得这两个人都非常值得点赞,都在为对方考虑,沟通十分到位,这样的大家庭关系一定是融洽的,想吵架都难。是的,不放油钱也没有关系,钱也不多,大家是好亲友,偶然用一下肯定没有问题;但是,放了油钱,并告知油不多了与没有加油的原因,交代得清清楚楚,内心可以完全无亏欠感,对方也不会因油少而有怨言。这位姑父的话和态度也很到位。这就是平日的礼尚往来吧,只要话到了、理讲清楚了,能为对方多考虑,其它的就不再是事,比如油钱到底多少合适、是否真的退回了。相反,如果没有说到位,那么也许会留下一点点阴影和芥蒂,“来而不往非礼也”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吧。
我另一个好友的妹妹,春节前向他借了一部车,直至年后十七才还,不仅没有说谢谢,还想当然地说“反正你们家有两部车,所以没有急着归还”。殊不知,我好友及他太太的性格差异大,有各自不同的爱好及朋友圈,当然有两部车的需要,这二十几天承受了多少不便啊。下次他妹妹再来借,恐怕不容易到手咯。
在日常生活中,特别是国人亲友间,我们常常默认义务付出的应该,而缺少了口头感恩, 可能我们习惯觉得口头感谢有些虚吧。实际上,如果我们多些口头谢意,那是对付出方的及时肯定和回报,对方听了无疑还是舒服,也是我们生活中习惯性被忽略的“礼尚往来”部分吧。在西方国家,他们这点做得特别好,倒咖啡、帮助拿东西,被服务方都会说谢谢,即使是家人间、夫妻间。不过,对他们的表扬话和甜言蜜语,也不能太当真而飘飘然,比如“你真棒”、“你真漂亮”。
其实做任何事情,都要换位思考,不把人家对我们的好当作理所当然,学会感恩并及时表达,人际关系无疑会更融洽,朋友圈会越来越大。